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划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比达10%,2035年实现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这显示了国家层面推动新能源重卡发展的决心。在政策支持方面,老旧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将报废高耗能车辆与购置新能源车辆相结合,最高补贴达14万元/车,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共担,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此外,各地也在积极布局超充设施,北京计划2025年底建成超充站1000座,深圳、重庆等地也提出了相应的超充站建设目标。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背景下,应用场景多样化正在成为新能源重卡行业的角逐场地。
一方面,以场景需求为导向的技术逻辑,正在成为各大新能源车企研发创新的核心。传统重卡设计追求通用性,却难以兼顾干线物流、封闭场景对新能源重卡的续航、载重、充放电频率的差异化需求。例如,以新能源重卡核心的三电中的动力电池为例,干线物流日均运营里程超200公里,需频繁充放电;矿区场景则对电池的热管理能力等要求严格;冷链运输的脉冲式补能需求、工程机械的峰值功率需求、城配物流的循环寿命需求等差异化场景,使得“一招鲜、吃遍天”不复存在。
首先,随着大电量电池的应用,新能源重卡的里程焦虑得到缓解。中长途场景的突破,导致新能源重卡销量的持续上涨。毕竟中国物流重卡还是以中长途为主。据不完全统计,重卡保有量约900万辆,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生产物流(41.5%)、消费物流(48.3%)及工程建设(10.1%)领域。近一半用于大于500公里的长途运输。但是,相比传统燃油重卡来说,电动重卡在吨位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燃油重卡。601kWh 电动重卡自重12吨,仅能装载30.5吨货物,相比柴油重卡"亏吨"4吨,按0.3元/吨公里运价计算,跑300公里单程少赚360元,年出勤280天则少收入10万元。对于使用工具的电动重卡来说,远远拉低了其经济效应。因此,以轻
抛货为主的快递公司成为中长距物流场景的代表。2025年4月,申通快递购入首批36辆新能源重卡;顺丰物流早在2024年新增投入运营新能源车辆近9000辆,主要用于城市内短途支线、接驳和末端收派,以及跨省市的一二级干线等多样场景;圆通快递则引入超过700辆智能重卡和数十辆新能源干线车,并在北京投入200辆新能源厢式货车。
其次,针对续驶里程短、充电耗时长等问题,不少企业在技术上发力,超快充技术成为破局关键。华为计划2025年内推出超30款基于4C超充技术的合作重卡车型;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计划”,计划全国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这些技术进展若能大规模应用,将极大提升新能源重卡的运营效率。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预测未来三年重卡新能源渗透率将突破50%,并宣布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目标。
另一方面,物流行业的核心变化在于运价下降,这看似不利于整个行业,但对于新能源重卡来说,却是一个积极信号。因为无论短倒还是中长距运输,当运价以电车的吨公里运价来招标的模式开始出现,这成为了油车和电车市场分界点的关键标志,也意味着新能源重卡的风口真正来临。因为,当货主以新能源标准计价招标时,传统的燃油车运力承接方面临巨大困境。燃油车因油费等成本居高不下,按照新的低价标准根本无法盈利,甚至接单就会陷入赔钱的困境,严重来说,可能亏损倒闭。这时,这些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能接到单、挣到钱,就不得不将燃油车换成新能源车,这种从需求端发起的变革,以一种反向倒逼的姿态,加速了新能源对燃油车市场的渗透,成为推动新能源重卡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然,在重卡的应用场景中,无论是干线长途运输,还是短道封闭场景运输,TCO都是企业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于货主和运力承包商来说,车辆的购置成本、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成本、保险、维修保养等成本都需要综合计算。以常见的固定行驶里程、固定运货量和固定司机数量等条件为例,在一年的运营周期内,通过对比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各项成本支出,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哪种能源类型的车辆更具经济性。至于电车的初始购置成本高于油车的问题,市场也给与了满意的答案。早期的新能源物流车经销商创造性提出“租售服一体”经销运营模式,打消了车主对新能源重卡的后顾之忧,让重卡用户以更低的试错成本灵活使用新能源重卡。区域的经销商在各自区域都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天时地利都在本地经销商这里。现在很多做租赁业务的经销商还停留在传统租赁思维上,想着如何获客、如何翘杠杆搞金融产品,但是不可逃避的是,租赁市场正从“野蛮生长”到“理性调整”的转型期。早期依靠政策红利和金融杠杆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单纯拼租金差价或残值变现的盈利逻辑已被市场证伪。经销商更需要与时俱进,借用智能化、科技化手段,培养自身优势,了解区域客户在不同细分场景下的需求,以此联合本地物流公司、充电运营商等,打造“区域运力联盟”,提供定制化租赁方案。毕竟司机更愿意从有货源、有运力的经销商手中租车。
综上所述,新能源重卡的热销,关键在于应用场景在不断突破,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重卡不仅在中短途货运市场上持续热销,在中距物流场景中也崭露头角。新能源重卡未来发展趋势已逐渐明晰:技术创新将持续攻克续航与补能难题,政策支持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